生物医学工程与诊断药学系

来源:8827太阳集团官网发布时间:2023-03-30浏览次数:855


生物医学工程与诊断药学系汇集药学、医学、物理、化学、数学和计算机与工程学等学科交叉人才队伍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医学影像、医疗器械和体内外诊断技术等。现有专任教师17人。正高职称4人,副高职称7人。博士生导师8人,硕士生导师11人。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,国家优青1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,江苏省杰青1人,江苏省优青2人,江苏省“333工程”培养对象近10人次,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,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,江苏省“双创人才”1人,江苏省“双创博士”1人。

生物医学工程与诊断药学系主要依托生物医学工程学科,秉承“精业济群”校训精神,培养具有良好药学、生物学和医学等基础理论,构建药—医—工结合的知识结构,即为药物研发提供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解决方案。强调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,培养勇于思辨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,逐步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,全面推动精准医学进步,服务国家公共卫生发展战略。在2011年获批生物医学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,为“十四五”江苏省重点学科,学科带头人为顾月清教授;于2020年,在药学专业(本科)下设诊断试剂方向。

科学研究方面,依托教育部智能制药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,自2011年以来,完成和承担科研项目70多项,其中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3项,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项。取得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成果,在Science AdvancesJACSAngewandte ChemieACS NanoAdvanced Science等相关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,多项研究成果已进行临床转化。重点研究方向包括:

1. 分子影像技术及药物活体评价

以肿瘤等重大疾病为研究对象,通过构建新型多功能载药系统,实现抗肿瘤药物的靶向运输、可控释放及多方式联合治疗;综合运用化学、生物学、生物药物信息学、分子影像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和方法,对上述抗肿瘤药物体内活性、代谢等性质进行综合评价。

2. 体外诊断技术研究

基于重大疾病诊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,开发可应用于疾病防控、早期诊断的新型生化检测、免疫检测、分子诊断以及即时检测(POCT)新技术、新方法和新产品;研制新型仿生纳米材料和小分子荧光探针,探索在生物检测、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。

3. 药械联用技术研究

药械联用即药物要与相对应的医疗器械联合使用才能发挥治疗效果。针对光动力治疗、光热治疗、粒子放疗(硼中子俘获治疗、核素药物等)、吸入治疗等疾病治疗新技术,开发精准、高效、安全可控的“药械联用”药物;积极探索重大疾病治疗的新方法、新技术、新思路。